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科學衛星 「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z6尊龙最新登陆

國家航天局宣布,5月21日16時,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澳門科學一號」。該衛星作為國際首顆低緯度地磁場與空間環境的科學探測衛星,屬我國地球磁場探測精度最高的衛星,將顯著提高我國空間磁測技術水平。該項目由國家航天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開展,探測數據由雙方共享,開闢了內地與澳門在航天等創新科技領域開展合作的新路徑,拓展了以內地為基礎、澳門為窗口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廣泛合作交流的新空間,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和航天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澳門科學一號」成功發射

「澳門科學一號」在軌運行(概念圖)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採用「a星 b星」聯合觀測模式, a星搭載高精度矢量磁強計、標量磁強計等載荷,主要用於地球磁場探測;b星搭載高能粒子探測計、太陽x射線儀等載荷,主要用於獲取太陽輻射、高能粒子等服務於地磁探測的空間環境數據。衛星發射入軌後,可與歐洲swarm衛星、「張衡一號」衛星形成良好的互補觀測,實現測量與研究地球低緯度的磁場與空間環境變化,監測南大西洋地磁異常區磁場時空變化等一系列重要科學目標,為人類長期研究地磁場的演變提供寶貴的觀測數據,進一步推進我國在岩石圈磁場、地磁場起源、空間天氣預報、地磁導航、航天器空間運行安全等領域的研究進程,實現我國在衛星高精度測場探測與多參量聯合觀測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成功發射後的下一個重要階段是對衛星的所有科學載荷進行在軌測試。5月底,澳科大科學家團隊將在西安進行6到12個月的在軌測試工作。在軌測試完成後,「澳門科學一號」衛星將轉交給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科學一號」科學家團隊使用至少5年,澳科大的團體隊將利用衛星數據全面開展科研工作。

澳門衛星科學與應用數據中心

「澳門科學一號」衛星項目鼓勵科學數據的開放共享和應用,將通過相關數據政策,促進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產出更多科學研究成果,加強人才聯合培養和交流;未來還會持續推動航天科學研究與澳門青少年航天科普知識教育工作。

此次任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74次發射。

澳門科技大學的衛星地面站

网站地图